
11月17日至18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对共同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作出重要部署。
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中的指导地位。五年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坚强保障。开启“两大奇迹”新篇章。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法治委员会全面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央法制委员会综合会议是在“十四五”规划完成、规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提出“更加注重”两个明确要求,为新征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和实践路径。
注重法治与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四下”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发挥着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要求。
2020年5月28日,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高票通过时,人民大会堂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一系列立法“组合”维护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秩序和法律秩序,扭转了香港的极端局面长期以来,香港在国家安全领域的“不设防”,为香港拨乱反正、确保香港长期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定的法律保障。
以国家安全法为指导,出台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生物安全法等一系列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不断构建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法治保障。
2025年5月20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私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法。这是首次将“两个不变”写入法律,首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首次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我是国家长期遵循的一项基本方针政策。”诸多“第一”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改革势头强劲,法治基础坚实。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修改公司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平竞争法……中国遵循改革和法治“双轮驱动”,持续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2025年10月23日,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这份纲领性文件中,r依法治国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是一项重要使命。
总书记提出,“注重法治与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要求各部门、各领域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促改革、保发展、保稳定,更好发挥法治为经济社会高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引领动力、广阔空间的作用。
注重保障和促进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人们所向往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公平正义”。 “努力让人们在办好每一个案件、办好每一件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0月15日这今年,一则新闻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热搜——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案件已全部进入司法程序。网友评论道:“你值得拥有,鼓掌”。
不久前,总结近10年来制度变迁的经验、做法和成果,公益诉讼法草案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建立以来,为倒逼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职责、合力维护公共利益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已成为“中国政府”司法保护公共利益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民法院继续结合院长审判管理职责更好落实健全司法问责制度,推动检察机关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机关”全面协调发展;从公安机关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涉黑犯罪,到司法行政机关普遍建立起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公平惠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导下,这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公正公平的关切和期盼的又一改革举措。
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多地延伸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总书记强调,“注重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求法治部门要切实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履行职责、主动作为、主动作为,全面推进立法体现、执法公开、政权在民、权力在天运转。
法治发展则国家发展,法治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总书记感触颇深:“我们提出全面坚持法治,不强行法治。我们的重要诉求之一就是为子孙后代谋长远发展。”
新征程中,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定会走得更远。范围越广,越能为全面推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国之路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系统总监|颜帅男王珊珊
生产厂家丨马丽君
生产厂家丨星来宁丽丽
撰稿:程宇
编辑丨姜玉哈 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