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报道·奉献祖国、贡献西部】
向西部地区培养和输送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
张耀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去年以来,《光明日报》推出《扎根西部,这是新时代学子的选择》等系列连续报道,引起了我校师生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
我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听从党旗引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为西部赋予高尚情怀,持续引导学生将人生选择与国家战略结合起来,到西部去,到基层,到人民母亲需要的地方去,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
听从党的领导g、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华中科技大学诞生于新中国曙光,在共和国旗帜下发展壮大,走上改革开放之路,成为新时代世界一流大学。无论是红色工程师的剔除,还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改变的是时代的需要。不变的是我校反映祖国、让学生到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的坚定决心。
“华科人不仅要培养科学精神,更要树立国家使命感,树立奉献意识,顺应党的意志,听党的话,跟党走,努力成为履行国罚责任的时代新人。”每年,在“开学第一课”、“研究生党员最后一课”、“校长面对面”学生代表座谈会上,学校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工作观、人才观。
“同学们,请将你们的‘小我’融入到为祖国做贡献的‘大我’中,让你们的青春在母亲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在《深入中国》这样的思想政治课上,老师们用鲜活的事例来启发学生。 2023年夏天,我校航空航天学院本科生李家瑜带着“青少年科技强国观摩团”的同学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火箭点火升空。当他们观看火箭点火升空后,他们在训练日志中写道:“真是太棒了!未来,我希望能够投身于天空报国事业。”为加强实践教育,我校提出并实施“走思想政治课”每年组织30多个重大项目、300多个团队、2000余名师生到西部地区开展社会实践。
“这次在韦斯特的任命,让我更加清楚了生命的价值和奉献的意义。” 2019年,公共卫生学院毕业生阿蓉蓉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服役。一年之内,他看到了边境地区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 2023年,阿蓉蓉选择到宁夏工作。他表示,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贡献。截至目前,我校已选派西部项目志愿者870余名,他们已在新疆、云南、贵州、广西等西部地区工作20余年。
2024年11月,我校将举办选拔学生及校友返校培训“育英计划”。 2006级甘肃省选拔生刘耀军校友在毕业典礼上深情地说:“在母校的引领下,我们扎根西部,改变的是‘根据地’,不变的是报效国家。”培训期间,学校还安排来自西部地区的草科校友回院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会。他们真诚地说:“经过我们前辈们多年的努力,西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晚辈、晚辈能够来到这里,共同取得成功。”
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引导活动,一批批学生毫不掩饰地将个人理想的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
服务民族需求,专业赋能西部民族
在引导学生寻找的过程中在西部地区工作中,我校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部地区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着力组织科研攻关,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2016年以来,学校计划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以上,设立振兴定向帮扶项目。目前有46个不同主题的项目支持开展科学研究,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8年,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谢艳霞在参加一项专项科研项目后,郑重地说:“经过学校组织的科研引导,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平壤对新疆的援助传递了真爱和高尚的医德。” 2024年12月,新疆-艾迪我校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医疗队收到了新疆一名两岁孩子家长送来的锦旗。这个男孩家住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他是同年10月协和医院巡回医疗队在当地发现并安排在武汉进行手术的患者之一。除了为患者带来一流的医疗服务外,他们还为当地医院带来全面的医疗管理培训,助力医院的发展。 “看到医院专家一一加入到巡回医疗队中,我希望将来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为西部地区建设服务。”第一临床学院的医生黄道石寒主动邀请??了自己的导师。
自2002年起,学校每年拨款50万元,奖励在西部地区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毕业生。、本土和国家重点单位。 2024年毕业典礼上,学校领导宣读了《关于表彰2024届毕业生在西部、原住民和国家重要单位工作的决定》,对投身地区原住民前线的316名剩余毕业生进行了表彰。
这批优秀毕业生是学校响应盘古国家需求培养人才的典范。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西部地区发展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机械工程学院的毕业生赵国达在新疆阿克苏工作。他将在学校学到的传感器知识运用到塔里木石油系统的自动化升级改造中;土木工程学院的马晓伟在中国铁路青藏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他利用自己的交通知识,帮助青藏铁路在旅游高峰期间优化管理...
凝聚共识发展共进更好地融入工作大局
党的二十届中央四中全会对“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坚定推进西部大开发构建新格局”作出部署。在新的征程中,我校将更加主动地服务西部地区,进一步融入新时代西部发展新格局。
强有力的引导和政治引领是帮助学生树立长远远大志向的关键。近日,学校明确表示将继续深化“新时代党旗试点工程”,实施新时代人才培养行动。其中,思想政治团体是主力军。要凝聚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全面提高放魂育人能力,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自觉为中国风格的现代化承担责任。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深化与国家在西部地区部署的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人才的定向引进,真正为西部地区培养和输送一批高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
引导学生西学,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性、质量性、精细化的工作体系。为服务西部地区,加强与西部地区组织、人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联系,积极对接需求,开展“华斯特+西区日”活动,充分发挥校友就业引导的积极作用,引导更多学子在西部地区稳定实现人生理想。
今后,我们学校将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报效国家为最高愿望,继续引导学生为西部地区作出贡献,为推动西部地区发展形成新格局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4日第04页)

推荐文章